小青瓦屋面建筑作為南北方都受歡迎的古建筑瓦型,多年來備受人們的青睞,尤其是其防水性能的突出,屋面不會積水,基本不會造成滲漏的情況。
中國青瓦房的基本防水原理,首先是角度的問題。儲存在屋頂上的水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漏水,所以屋頂山脊處的屋頂坡度比較大,大約60度,讓水流得更快,屋檐處的角度比較慢。在30度左右,利用水的慣性沖出青瓦,加速排水可降低滲漏率80分。
其次,還有防水層的問題。屋頂的椽子通常覆蓋一層木材,稱為板,以支持防水和保護瓦片。泥灰被用作這一層的防水層。這種操作被稱為防水布。防水層由石灰和細粘土與綠色石灰混合而成,綠色石灰類似于現有的混凝土,背面是大約10厘米的灰背。
最后,瓦片——青瓦的發明,使我國在屋面防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鋪設瓦片的技術要求也相當嚴格。在灰背設置溝距時,從底部到頂部,先鋪滴水磚,然后一層一層鋪路。滴水部分應從屋檐延伸約2厘米。
蓋瓦還需要注意上下蓋瓦要滿足5厘米以上,蓋瓦的灰鋪設要均勻;鋪管狀瓦時,應增加下面的灰分,不要溢出過多的灰分。屋面瓦蓋完成后,將屋面屋脊和瓦溝的裂縫均勻縫填,并逐漸清理瓦溝,以便見灰不見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