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是中國傳統建筑,通常飾以金、綠、藍等顏色的鉛釉,因其材料堅固、色彩鮮艷、釉面光滑,一直是建筑陶瓷中不朽的驕傲。早在南北朝時期,琉璃瓦就被用作建筑裝飾。元朝時,琉璃瓦廣泛應用于宮殿建筑中。
琉璃瓦是由優質粘土經成型后燒制而成,表面上有釉面,釉面顏色為黃、綠、黑、藍、紫等多種顏色,華麗、耐用。琉璃瓦常用于具有民族色彩的大屋頂建筑。通過造型設計,制作出了有花窗、琉璃欄桿等產品,在庭院裝飾中被廣泛應用。
琉璃瓦的制作工藝:
1、琉璃瓦原材料:灰白色無砂細橡膠土,土坯和泥。
2、 釉料:黃丹、羅河石、銅粉。
黃丹必須先炒好,加入黑錫、鍋內硝石炒一天,冷卻后磨成細粉,用篩網過篩,再炒兩天。經過拋光的黃丹、石末銅末調勻形成釉。
土坯由手工或機器形成。瓦坯放入窯中,溫度在1100-1200℃之間,持續7天。在徹底冷卻后,施釉。第二次放入溫度為800-900℃的窯爐中,第二次燒制的琉璃瓦色澤鮮艷,光澤好,缺點是釉面層不牢固,容易剝落?,F代多采用燒制方法,制作的琉璃瓦,釉面層牢固,不易剝落,但色澤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