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過注漿、壓漿可形成s型瓦。目前國內的s瓦生產廠家大多都使用這種操作流程,其生產工藝是:制泥、真空制泥片、壓制成型、干燥、上釉、燒制。
在制作粘土時,應考慮三點。
一是粘土中微量元素含量和有效物質的塑性指數(shù)高低。我廠用氧化鋁含量的鐵含量從20%到35%,塑性指數(shù)在12 - 15范圍內的粘土(宜興地區(qū)稱為白泥)為主要原料,發(fā)射在1200℃以上的高溫。
在測試后,物理和化學性能超過了 標準“建筑琉璃制品”的規(guī)定,吸水,耐凍性、彎曲破壞載荷、熱沖擊阻力四個指標,部分產品達到并超過國際行業(yè)標準。
二是泥料顆粒度比例,一般用在16-24目篩的破碎過程中;
三是控制泥漿中的水分含量,一般在13%至15%之間。
真空制泥主要提高了泥漿的可塑性、顆粒分布的均勻性和泥漿的密度。
一般采用摩擦壓力機、單柱液壓機或多柱液壓機生產,采用球磨型鑄鐵模具成型。在對成型濕坯的傳遞和干燥過程中,我廠采用了帶有54個橡膠吸盤的機械手,大大減少了人工吸坯造成的s形瓦變形缺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