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在飛速發(fā)展,許多以前的記憶也不復存在,修改著建筑的樣子。大多數(shù)人都把建筑看成是工業(yè)產品,毫無感情和寄托,但其實建筑在文化體系中存在著文化記憶,也帶來了生活情趣,這都需要靠我們自己去感知去挖掘,仿古琉璃瓦的出現(xiàn),好像拯救了這一社會漠視建筑文化和情感的現(xiàn)象,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風味。
人們不再是覺得索然無味,漠不關心,仿古琉璃瓦也連接了歷史的傳承。建筑史其實就是文化史,琉璃瓦見證了數(shù)千年的文化,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含蘊:社會倫理、風俗民風、宗教信仰還有一些審美情趣。
文化通過建筑形式展現(xiàn)出來,建筑要依靠仿古琉璃瓦的襯托,建筑體現(xiàn)了時代的思想變化,比如明清時候的祭祀天壇,就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有五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,需要建筑形式展現(xiàn)出來,建筑設計不能缺乏文化思想,不能缺乏傳統(tǒng)文化的支撐。
建筑連接歷史,講述著古建歷史的消亡,但是并不代表著人們對古建筑的熱情就消耗光了,反而是興趣越來越濃厚,仿古琉璃瓦的出現(xiàn),為多元化的社會增添了一條與歷史溝通的橋梁。